施氏食獅史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濕,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試食是十獅。食時,始識是十獅,實十石獅屍 。試釋是事。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濕,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試食是十獅。食時,始識是十獅,實十石獅屍 。試釋是事。
Posted by
one
at
05:45
1 comments
Posted by
one
at
05:37
0
comments
http://forum4.hkgolden.com/view.aspx?message=1735693
一名署名「叫我靚仔」的網民在討論區暗指自己是旺角鏹水案的疑兇。
旺角「鏹水狂徒」事件廣受關注,有網民在互聯網討論區設:「(認真)如果我話,旺角單野係我做鮋,有冇人信?」的話題,令人聯想與旺角腐液彈案有關,立即受到網民狂轟,更有網民表示已經報警,通知警方追查。
該名署名「叫我靚仔」的網民,昨晨八時在高登討論區設置有關話題,網民隨即表示「九十萬自己送上門」,意指若然真的話,協助警方破案可以取得巨額懸賞。
「叫我靚仔」聞言知道可能闖禍,隨即改口,「我係話旺角果單隨地吐痰係我做鮋有冇人會信」,雖然口風大變,但回應的網民警告說,「風頭火勢,警察係唔會放過一個破案鮋機會,如果有人報警,一定搵你問話。」有人表示,已剛剛打電話報警了。
Posted by
one
at
07:02
0
comments
Posted by
one
at
20:03
0
comments
Posted by
one
at
13:51
0
comments
亞當箴言與史賓諾沙猜想
作者╱薛莫 ( Michael Shermer )
譯者╱潘震澤
在超級精采的電視節目「流言終結者」早期某集,主題是驗證車軸會不會與車身分家,主持人之一亞當沙維奇記錯自己的預測,而給攝影師當場抓了包,並分鏡重播先前的錄影畫面。當錄影顯示他犯錯的鐵證,亞當冷笑著反駁:「我不承認你的事實,我只接受我自己的。」
懷疑論是門精緻的藝術與技術,可讓人了解為何排斥所有別人的事實而只接受自己的,幾乎註定產生失敗的信念系統。至於這種相信過程是在腦中何處展開,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腦部造影中心的神經學家哈里斯、塞斯及科恩,試圖使用功能性磁共振造影來解答。他們讓14位成年受試者閱讀一系列經過設計的敘述,內容分別是正確、錯誤或難以確定,受試者則需按下標示相信、不相信或是不確定的按鈕作答,同時腦子接受掃描。敘述範例如下:
數學:
(2+6)+8=16
62可被9整除
1.257=32608.5153
事實:
多數人有10根手指和10個腳趾。
老鷹是常見的寵物。
上週二,道瓊工業指數上升了1.2%。
倫理:
不該把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
未達投票年齡的小孩是沒有人權的。
對小孩說謊要比對大人說謊好一些。
實驗結果發人深省。首先,評估不同敘述時的反應時間有顯著差異:對於自己相信的敘述,反應要比不相信或不確定來得快(後兩者的反應時間則無差別)。其次,將回答相信與不相信的腦部造影相比,腹內側前額葉皮質(與報償有關的決策與學習區)的神經活性較明顯。第三,比較回答不相信與相信的造影,左下額葉回、前腦島與前背側扣帶的反應都上升;這些腦區與負面刺激、疼痛知覺和厭惡感有關。最後,比較回答不確定與回答相信或不相信的造影,負責解決衝突的前扣帶皮質神經活性增加了。
這告訴我們什麼呢?哈里斯及研究夥伴在2007年12月的《神經學期刊》指出:「好些心理學實驗似乎都支持17世紀荷蘭哲學家史賓諾沙的猜想:要接受某個敘述為真,只需要理解它;但要否定它,則需要後續的否決過程。我們可以把理解一句話與看到一樣東西做類比:一般而言,我們都會接受自己看到的東西就是那樣,除非能證明它其實不是。」因此,受試者評估正確的敘述並認為可信,要比評估不正確或無法確定的敘述來得快。再者,由於處理不正確或不確定敘述的腦區也參與了痛覺及厭惡感,特別是與味覺或嗅覺評估有關的感覺,因此對於所謂通過味覺或嗅覺測試的宣稱,這項研究也帶來了新的意涵。
經由評估各種宣稱,腹內側前額葉皮質連結了高階的事實判斷認知與低階的情緒相關反應,也參與相信及懷疑的過程。它在評估倫理敘述時,展現出類似評估數學及事實敘述時的神經活化型態。該腦區受損的人,判斷善惡時情緒並無不同,還會出現虛談症,也就是真假記憶不分、現實與幻想並存。
這項研究支持史賓諾沙的猜想,也就是大多數人受不了模稜兩可,因此容易輕信;心生懷疑則是緩慢的過程,且非天生。科學裡的虛無假設「未能證明為真,即為假」與我們的天生傾向相左:人對於能夠馬上了解的事,通常就會相信那是真的。只要有機會,大多數人都會訴諸前述的亞當箴言,因為那既方便又讓人自我感覺良好。正因為這樣,我們應該獎勵懷疑與不信,並支持那些在鐵證下願意改變原有想法的人。
Posted by
one
at
04:42
1 comments
真的有自由意志嗎?我們認識的自己, 真的是那個自己嗎?
現在的我開始越來越懷疑
以下是心理學史上其中五個最重要的實驗(可能會長了一點)
我們可以先猜測自己如果是受試者到底會怎樣做決定,
又可以猜測到底大概有有多少人和你有相同的"決定"
實驗一、好撒馬利亞人實驗(1973)
實驗步驟:如果你沒有聽過“好撒馬利亞人”(the Good Samaritan)這一《聖經》故事,在此可以簡要介紹如下:一個猶太人被強盜打劫而身受重傷、躺在路邊,有祭司和利未人路過卻不聞不問,惟有一個過路的撒瑪利亞人不顧隔閡,動了善心幫助了他,故事藉以表明鑒別人的標準是人心而非身份。因此,心理學家約翰·達利(John Darley)和C·丹尼爾·巴特森(C. Daniel Batson)希望對宗教信仰在助人行為上的影響進行測試。
他們的受試者是一組神學院學生,其中的一半給予“好撒馬利亞人”的故事並要求他們在另一所神學院裏布道,另一半則要求在同一地點對就業機會的問題進行布道。
作為額外的變數參照,受試者被要求在不同的時間內到達布道的地點,因此他們當中的一些人可能在路上會顯得匆忙。
同時,在到達指定地點的途中,受試者將會經過一個癱倒在小巷中的路人,看上去急需幫助。我們可能會認為達利與巴特森僅是就一些助人的隨機現象作測試,但研究資料表明這位可憐的路人是事先安排好的,並且表現得十分逼真。
實驗結果:相比那些準備演講就業機會問題的學生,被給予“好撒馬利亞人”故事的學生並沒有因為寓言的教育意義而更多地伸出援手。真正起作用的因素竟然是他們在路上究竟有多匆忙。
事實上,假如時間緊迫,僅有10%的學生會停下來提供援助,即使他們即將布道的話題是停下來給予援助是多麼地重要。然而平心而論,如果你在課上遲到了,教授會相信“路上我不得不停下來幫助一個受傷的旅客”的藉口麼?很可能不會,除非你能出示那個人沾滿鮮血的襯衫作為證據。
結果分析:正如我們喜歡開玩笑時所說的那樣,一個反同性戀的男議員可能被發現與一名男子共浴愛河,呼籲環保的美國前副總統戈爾(Al Gore)可能擁有一所能耗不菲的宅第……
……而事實上,我們這些普通的民眾與政客一樣偽善。畢竟,與面對一個渾身散發惡臭甚至淌著鮮血的流浪漢相比,面對一眾聽者高談闊論應該幫助陌生人顯然更加容易。因此,即使指出他們的虛偽也難掩自身販虛偽。
假如你認為這些研究結果僅限于偽善的神學院學生,那麼請看看新聞。還記得數年前,攝影機拍下至少12輛車拒絕搭載躺在路邊的受傷女子那一幕麼?
也正如這些學生那樣,他們總會有感到迫不得已的地方。司機或許還感到慶倖,因為自己僅僅是拐了個彎路過了她,而不是像車禍慘劇中那樣壓扁了她。
實驗二、米爾格倫實驗(1961年)
實驗步驟:當屠殺猶太人的納粹追隨者在紐倫堡審判中遭到起訴時,許多被告的辯護似乎圍繞著“我不是真正的兇手”這樣的論點,認為“事實上,我只是單純服從命令”。因此,耶魯大學的心理學家米爾格倫(Stanley Milgram)希望就受試者對權威人物下達命令的服從意願進行測試。或許你會以為,他只是向受試者詢問?噢,那可不行;那還不夠殘忍。
與你所想像的不同,在米爾格倫所組織的實驗中,受試者被告知將扮演“老師”的角色,所要做的是給隔壁房間的另一名受試者進行記憶力測試。事實上“另一名受試者”是由實驗人員假冒的,這一切只是米爾格倫佈置的一場局。
受試者被告知,只要對方給出了錯誤的答案,他將按下一個按鈕,控制器將使隔壁的“學生”受到電擊。此外,一名身穿實驗室工作服的工作人員將在旁邊作指導和監督(必須指出的是,並沒有真正的電擊發生,當然受試者並不知道這一情況)。
受試者還被告知,實驗中的初始電擊為45伏特,每逢作答錯誤,電壓值將隨之提升。受試者每次按下按鈕,“學生”將在隔壁房間發出尖叫聲,請求受試者停止測試。
那麼,你可以預測一下實驗將如何進行下去麼?
實驗結果:在實驗進行到某一程度(如電擊330伏特)時,許多受試者表示開始感到不舒服,並質疑是否繼續實驗。然而,穿實驗室工作服的工作員對每一次的暫停請求都鼓勵他們繼續。在得到無須承擔任何責任的保證後,大多數的受試者都選擇了繼續,提升電擊電壓,給予受害者一次又一次的電擊。一些受試者則在聽到“學生”的尖叫聲後緊張得笑了出來;因為當電流傳向另一個人的軀體卻無能為力時,恐怕笑是最好的良藥。
最終,隔壁的“學生”會開始痛苦地敲打墻壁,懇求檢查自己的心臟狀況。在電擊繼續提升後,來自“學生”房間的聲音將突然消失,以暗示他已經死去或者失去知覺。假如你必須給出猜測,此後有多大比例的受試者將會繼續給予電擊呢?
5%?10%?
在“學生”可能已經陷入昏迷或者死亡的情況下,約61%至66%的受試者選擇繼續實驗,直到電擊達到最大電壓450伏特。重復的實驗研究表明瞭同一的結果:只要實驗室裏的那名工作人員認為沒有問題,受試者將無意識地對一個無辜的陌生人施加痛苦。
大多數受試者在電擊達到300伏特之前都不會提出質疑或反對,0%的受試者在此前要求停止實驗(請注意,在某些情況下100伏特的電壓就足以使人喪命)。
結果分析:你可能更樂於認為自己是一個自由思想的捍衛者,但是歸根結底,關鍵還是在於“那個人”的想法是否足以令你堅持,這是源於身後的“那個人”總會令你堅持那些想法,即使那只是一個身穿實驗室工作服的人——試想假如他身穿著制服或者佩戴著徽章將會如何。
查爾斯·謝裏丹(Charles Sheridan)和理查德·金(Richard King)對此作了進一步的實驗,但對受試者的要求變為,一旦某只幼犬做出不當舉止即給予電擊。與米爾格倫實驗不同的是,這種電擊是真實的。實驗結果表明,26名受試者中有20位達到了最高電壓值。
幾乎高達80%。請想像一下,當你漫步在購物中心時——你周圍有80%的人都願意對一隻小狗施以極端酷刑,只要一個穿著實驗室工作服的人要求他們這樣做。
Posted by
one
at
04:36
3
comments
Posted by
one
at
08:41
0
comments
Posted by
one
at
20:32
0
comments
細路門爺今日突然call我去佢hall同佢一起煮野食
細細路健爺竟然係百忙中都能夠過來, 真係好難得~
之後我地享用左一頓好美味ge三文魚意粉
門爺d廚藝進步左好多啊!真係要讚讚你!
夜晚一齊返我屋企睇batman,
佢地而家訓著哂了
哈哈, 門爺又發開口夢啊!都唔知佢講乜
最搞笑係健爺竟然答左佢一句wo!唔通訓著左先㑹明?
聽住佢地ge鼻寒聲真係覺得好得意
睇來佢地都訓得好啉呢
諗起來,上次一齊食飯都好耐下了
如果可以成日見佢地就好了
唉,人大左,講野成個阿伯咁
多謝神賜我有兩個咁可愛ge弟弟
Posted by
one
at
06:26
0
comments
Labels: Diary
08年終於過去
人們說:快樂的時光過得特別快
這年的感覺卻特別長
的確, 是我最不快樂的一年
當困難一次再一次迎面而來的時候,
我漸漸盲目了
即使痛苦的感覺多真實, 軟弱也無補於事
世界是殘酷的, 我們只能變得更勇敢
,
Posted by
one
at
04:20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