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這段話摘錄於愛因斯坦的自傳,第三至五頁
下面這段話摘錄於愛因斯坦的自傳,第三至五頁:
--------------------------------------------------------------------------------
當我還是一個很早熟的青少年的時候,我就對那些虛無縹緲的希望以及大多數人對這些希望的追求而歷經的苦難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後,我意識到了這種追求是如此的殘酷,雖然在那個年代,這種現象都被一些金碧輝煌、冠冕堂皇的言論所掩蓋了。僅僅是為了填報肚子,人們就不得不四處掠奪,幾乎忘了自己是個有感情會思考的高等動物了。
第一個尋求的精神出路自然就是宗教了。每個孩子從小就被傳統的教育機構灌輸宗教的觀念,所以我也就從一個父母都不信教的孩子變成了一個虔誠的信徒,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我12歲那年。
通過閱讀一些通俗的科學類書籍,我不久就開始認為聖經上面的大多數故事不可能是真的,然後我就斷然得確信這(宗教)是政府為了欺騙青少年而撒下的謊言。這件事情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有了這樣的經驗,我開始變得對權威充滿了猜疑,在各種場合下對認定的事情總是採取懷疑的態度。甚至到現在,這種懷疑一切的態度仍然能從我身上找到,同時它也讓我對事物的因果關係有了更深的洞察力。
我現在明確的知道了一點,我年輕時這段對信仰短暫的皈依,是我第一次嘗試把自己從這種充滿願望、希望等原始的情愫中解放出來。我開始進入外面這個無窮無盡不以人的意願為轉移像個永恆的謎題一樣的世界,其中也許只有一小部分人類才能夠研究和理解。
世界在向我招手,我迫切的想要去探索這個謎題。我意識到那些我尊敬和崇拜的人們在追求中都找到了內心的自由和安定,我開始半有意識半無意識的認識到,我想要去瞭解這個人類認知能力框架所能容納的外部世界,這是一個艱巨的目標。而那些已經死去的、還活著的人們,以及他們的見識成果,則是我最好的助手。
通往這個世界(對世界的研究和探索)的道路遠不如通往信仰天堂的那條道路舒適和迷人,但是它更可靠,並且我從來沒有後悔過這個選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